文档收藏网

首页 » 正文内容 » 美术史又称***史

美术史又称***史

时间:2023-03-20 03:57:59  热度:1°C
第一講美術史 美術史又稱藝術史,是一門綜合美術與廣泛的人文科系知識的專門學術科目。 範圍包括繪畫、雕刻、建築、工藝美術、版畫、攝影等項目,是屬於九大類藝術中視覺形象的一部份。 主要在研究與美術作品有關的種種現象與問題。如創作者?時代的問題什麼時候作的?地點在那裡?創作的目的與動機為什麼創作?技術問題表現技巧,題裁是什麼?意義與內容 風格- 使用的媒材、技法、構圖、線條、造形、表現動機等。 作品的時代、作者、真偽等加以鑑賞、探討。 經由風格及題裁等了解作品的內涵及意義,即圖像學和圖意學。 利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來應證美術作品的意義。 對美術作品、美術史的了解也能促進我們對整體文化的認識。 美術史就是文化史的一部份。日本地理亞洲東部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同中國、朝鮮、蘇聯相望,東臨太平洋。 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個大島和三千多個小島組成,面積有將近38平方公里,人口12億 史前日本***路線日本歷史/文化背景日本史前時期的分野 二十萬年前即已有人類居住 公元六世紀才有從中國移植過來的中文的應用 日本最早的史書古***(712年),及日本***(720年)。此時正是飛鳥時代,日本推古***統治時期,因此史學家通常把推古***統治時期做為日本歷史的開始時代。 史前時期: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日本新石器時期三個階段:一繩文文化時期西元前11,000300。二彌生文化時期西元前300至西元300年。三古墳文化時期。史前時代繩紋文化(西元前11000-300)、彌生文化(西元前300-西元300) 大約一萬年前日本進入新石器時代,在新石器遺址中出土大量的繩紋陶器,因此這一時期被稱為繩紋陶器文化時期,簡稱繩紋文化。 公元三世紀的時期,日本進入彌生文化時代。這個文化繼承了繩紋文化,同時也受到漢文化的深遠影響。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征服朝鮮半島,在其地設郡,從此以後,先進的漢文化通過朝鮮半島傳入了日本,使日本出現了鐵器的使用和水稻的栽培,脫離了原始漁獵社會,而進入定居的農耕社會。第二講古墳時代300600 九州沿海地區和內海沿岸發現了許多巨大的古墳,考古學上稱為古墳時代。 ***、社會結構有很迅速的發展,每一個部落都自認為是一個國家或王朝,臣服於根基在大阪和奈良地區的***政府,即所謂的***家係或太和朝廷。 佛教以及漢字都在這個時期傳入日本,對日本社會、文化產生很大的影響。飛鳥時代(/ 592-710) 開始階段可能和前面的古墳時代相重合 根據遺址所在地,奈良城以南25公里處的明日香村()命名。 593年聖德太子攝政,推行***,大和政體發生變化。 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交流發展時期 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有長足的發展。 日本國的稱呼從倭(、)變為了日本()。奈良時代Nara Period(天平時代)710794、平安時代Heian Period7941185公元710年太和朝廷遷都平城,也就是今日的奈良,710到794年被稱為奈良時代或天平時代。 794年朝廷再遷新都,平安京即現在京都。這段建都平安京的時期,從西元794年至1185年,被稱為平安時代。 日本中世紀史上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的時期。其時日本與唐朝有非常密切的交往,派遣留學生和留學僧到唐朝學習,回國後受到重用,使日本從***、經濟、文化多方面向唐朝學習和引進,促進日本社會飛躍的發展。這段時期也是藝術文化蓬勃發展時期。 平安時代是日本***政府的頂點,也是日本古代文學發展的頂峰。 平安時代中武士階層得到發展,到這個時代的後期,武士階層從貴族手中奪取了權力,後來建立了幕府。 平安時代日本與中國有非常緊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學得到推崇。同時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廢止遣唐使之後,發展了日本獨自的國風文化 幕府時期(鎌倉時代Kamakura Peruid11851333,室町時代Muromachi13331568,桃山時代Momoyama15681600,江戶時代Edo16001868) 平安時代後期,從十世紀左右,日本的武士集團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最大的武士集團掌握了國家的實權。 從西元1185年到1868年有大約七百年之久,建立了武士集團主導的王朝,這些王朝先後有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桃山時代,江戶時代。 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武家政權機構稱為幕府;強大武士團的首領被稱為武家之棟樑。大多出身於皇族或名門貴族,此時***成為傀儡,幕府首領則被稱為大將軍shogun,掌握統治國家的實權。 文化上這一段時期佛學非常興盛。鎌倉幕府(1185年X1333年) 日本幕府政權的開始,其建立者是武將源賴朝,他於日本平安王朝的末期打敗了貴族階級的實權派平清盛一族 鎌倉幕府的建立標志著日本由***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 崇尚以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為核心的思想,結合儒學、佛教禪宗、神道教,形成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鎌倉幕府的建立標志著日本***成為傀儡,幕府成為實際的***中心。 室町時代( 1338年1573年) 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足利尊氏建立室町幕府。 兩個朝廷對立的南北朝時代一直持續到公元1392年,最後被北朝統一。 以應仁之亂為契機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 雖然戰亂持續但內外通商繁盛,農業、工業技術也有所提高。 許多諸侯由於相互征戰而滅亡,手下的武士流離失所,最後紛紛出海成為倭寇,襲擊朝鮮和中國。 大約相當於中國的明朝。鎌倉及室町時期文化 流行禪宗,禪宗文化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影響流傳至今。室町時代商人與手工業者興起,公卿勢力日趨沒落,這種社會大變遷,反應在文化方面,中國的文化藝術大量輸入日本。桃山時期(1573-1615/又稱安土桃山時代或織豐時代) 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驅逐最後一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 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伏見城(又稱桃山城)為名。 三個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34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36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42年至1616年)。 通過與京都的朝廷的合作取得***的權威,然後以朝廷的名義征伐其他大名 僅有42年,但在日本歷史上是一個變動、混亂和多采多姿的時代,對於日本的現代化有很大的影響。此時葡萄牙商人和傳教士到日本活動,西方文化及宗教開始傳入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 1603年德川家康得了權勢,建立政府於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結束了桃山時期紛亂***的局面,完成日本的統一,並為日本帶來二百多年的繁榮和平。德川幕府推行***上的***,振興經濟,使日本都市獲得很大的發展,商人階級伴隨都市發展興起,使庶民成為文化藝術的支持愛好者,庶民文化成為江戶文化的一大特色。 歌舞伎,木刻等大受歡迎;陶瓷器,真絲錦緞,漆器等的需求漸多,產量激增,品質也遠勝往昔。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日益發展的商業經濟與複雜異常的都市文化,漸使德川軍政下的封建制度,深陷困境。 1633年禁止各港口的國際貿易,而以長崎港為例外,供荷蘭人及中國人從事貿易,不過範圍只限於長崎很小的一部份。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潑萊(Commodore Perry)率領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堅請日本從事對美國際貿易,下田與函館兩港,首先恢復了對外貿易。日本與西方國家久別重逢,知道了自己的科技,遠落人後,非急起直追不可。日本近、現代時期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明治時期18681912 大正時期19121926 昭和時期19261989 平成時期1989。 第三講明治維新運動 德川幕府採取保守的鎖國政策 為了要振興國勢,抵抗西方的軍事侵略和從事貿易,於是明治政府於1867年毅然宣佈實行維新運動 派遣許多日本學生到西方國家留學,同時也聘請西方人到日本教學、工作。 將西方的法制、***、社會制度及文化引介到日本,使得日本全面西化,步上了現代化的道路。明治維新發生的背景 類似中國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及百日維新運動,但在中國遭到大力***而失敗的***運動,在日本卻能以溫和漸進沒有引起重大***的方式成功的達到革新的目標 善於學習和吸收外來文明一直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這個特點往往使日本民族能夠跨越整個歷史發展階段,而在短期間內進入先進國家的行列 現代政經情勢 江戶後期最後一位幕府將政權歸還天子,使日本回歸***統治。 這時日本已有新的***結構,***之職與***之間,只是一個象徵職位,***、經濟、文化則由新的政府來領導。 二次大戰期間,由於民族主義的興起,日本成為戰爭的發動者。 1945年戰敗後,美軍進駐日本,確定日本放棄軍國主義的國家政策。 1952年,美軍撤離日本,日本再獲自主權。 經濟上,取得巨大成果,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目前經濟雖歷經衰頹階段,但其發展潛能仍不容輕視。日本文化藝術的特色 複雜的性格 耐人尋味、含蓄、玄奧 開放、兼收並蓄、豐富多彩日本史前時期的分野 二十萬年前即已有人類居住 公元六世紀才有從中國移植過來的中文的應用 日本最早的史書古***(712年),及日本***(720年)。此時正是飛鳥時代,日本推古***統治時期,因此史學家通常把推古***統治時期做為日本歷史的開始時代。 史前時期: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 日本史前時期三個時代:一繩文文化時期西元前11,000300。二彌生文化時期西元前300至西元300年。三古墳文化時期。繩文文化時期日本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又稱為繩文式陶器時代,或繩文陶器時代。 下限在公元前三、四世紀,相當於中國的夏、商、周到西漢這一段時期。 繩文時代初期的人類多半居住在沿海地區,是以採集食物維生的遊牧民族。 食物來源依賴魚、貝類以及海洋哺***動物,因此產生了貝塚。貝塚在日本列島上至少有一千幾百處之多。繩文時代中期35002000左右,列島上的居民生活重心從沿海聚落轉移到內陸地區,此時魚類、貝類食物因為海水水位降低而枯竭,於是發展耕種作物的技術。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繩文文化進入晚期,太平洋沿岸的漁業進入復興時期。繩文文化時期是以狩獵、漁撈等採集自然經濟為生活方式 住居及聚落 部落可能散佈在海岸與島嶼的洪積層上,後來從被波浪沖擊的海岸遷到內地,而生活在洪積層的稍高處。 繩文時代末期有轉移到低層的傾向,同時聚落的規模也變大。 住居有兩種形式:豎***式,平地式。 豎***式將地板鋪於地面之下。平地式將地板鋪於平地,並將石、草鋪在平地 豎***住居(長野縣遺跡)平地式住居遺址 東京都附近。***是置放爐灶的地方,周圍鋪設平面石塊 以廣場為中心的聚落想像繪圖日本東北秋田縣和北海道一帶發現了由石塊所圍成的石柱群繩文時期宗教建物的遺跡由圈石和長條形的石柱組成。石柱排列成類似車輪轉條的成環形放射狀。最中間豎立著一根特別粗壯的石柱。圍繞著轉條則擺列小圈石。有學者認為是一種日晷,也有的學者認為是做為墓葬的標誌石柱群的旁邊有方形的葬坑,葬坑上覆蓋小圓石石柱群與葬坑形成壯觀的景緻。習俗 衣服用木質纖維做成,並以玉類做裝飾。 有拔齒的習俗 死後遺骸埋葬在住屋附近,但並不築墓,以屈身葬為主 沒有陪葬品的發現 工藝美術陶器 玉器 骨角器 木製器物 漆器 織品等 第四講繩紋陶器早期陶器 繩文時代最重要的工藝美術品 以粘土成形,用火燒焙而成 人類由舊石器時代邁入新石器時代重要的發明及發現 日本新石器時代最早階段所生產的陶器以裝飾著類似繩文的圖案而得名,被稱為繩文陶器 此種陶器為代表的文化稱為繩文陶器文化,或簡稱為繩文文化。 繩文陶器的發現 明治十年,1877年,美國學者摩斯Edward Morse,應日本政府的聘請到了日本。 同年八月,從火車窗口看到一個露天的貝塚,確定這是一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開日本考古學之端的大森貝丘貝塚。 cord marked pottery,譯為繩文陶。陶器製作方法示意圖日本倒焰式角窯繩紋陶器的分期 草創期127009000 分成五或六個時期 繩文早期約90007000 繩文前期約70004500 繩文中期45003500 繩文後期35002800 繩文晚期2800至2300彌生文化產生。 繩文草創期陶器最早期的陶器日文又稱為土器是圓底及尖底的器皿,形狀都是寬腹大口的缽,器身有編織文、豆粒文、隆線***裝飾 細隆起線文円底鉢形土器繩文時代早期(草創期)高(推定)23/6cm東京町田市成瀨nasuna原遺跡 深腹部,器身有隆起的平行弦紋、弦紋上下有波浪紋、上部及口緣大多是徒手成形、大型的用圈泥盤築法、露天素燒 【隆線文尖底深缽】 口部外敞 足部下縮成一個豆粒,整體造型看來似***狀。模倣皮囊器皿 平行的突出弦紋,做規整的排列 口部及頸部有波浪紋突起做裝飾 繩文早期 關東地方南部開始發展漫延至中部、東北、北海道等地 器形大多是平口寬腹尖底如***彈形的缽,近似前期所見 隆線文深缽 紋飾有撚絲文、沉線文、或用貝殼、竹篦等壓印的壓形文 【尖底深缽】 新潟縣出土 繩文早期 口緣到底部分為四個環帶,分別飾以鉅齒紋及菱形紋,以壓印的技巧表現整體,圖案細密而飽滿 【尖底深缽】 四片花瓣形的口緣 器身的紋飾以竹篦、貝殼壓印而成 圖案中間有漩渦似的圖形胎土混雜著植物纖維 /刺突文尖底土器繩文時代早期高16/6cm北海道龜田郡椴法華村北海道函館博物館 繩文前期器皿從尖底轉移到平底 出現了以陶土做成繩子在器物上滾動做為裝飾的器皿,即所謂典型的繩文陶器。 有的學者認為是真正繩文陶器的開始。【山形口緣的深缽】 千葉縣貝塚 繩文前期 器底平切口緣,呈四片波狀形 胎土內有植物纖維混雜著 口緣及肩部壓印成方格形的平行環帶紋,頸部以三角形方格,以及圓圈排列成***而對
温馨提示:
1. 文档收藏网仅展示《美术史又称***史》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doc.bogoing.com/doc/4917029db26d898c.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