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收藏网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

时间:2023-03-20 03:57:05  热度:0°C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B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A 教学计划B 课程标准C 教学模式D 考试成绩2、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局限在于( )。A、程序不清晰B、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C、缺乏逻辑性,系统性D、不重视课程评价环节3、主张课程内容的***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A、分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活动5、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6、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7、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8、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分化B/***泛化C/***获得D/***消退9、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B/感染性C/客观性D/两极性10、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A/自我服务行为B/人际纪律C/自我约束D/反抗行为11、把一系列有关信息组成特定序列,通过学习并下意识地吸收,达到激发内在潜力,促成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这种方法是( )。A/行为惩罚法B/心理暗示法C/谈话法D/激励法12、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13、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时间是( )。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14、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A/文化层面B/系统层面C/技术层面D/规范层面15、( )是( )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A/教育目的、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教育方针C/教育方针、教育体制 D/教育方针、教育目的16、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量化指标B/常模参照C/学业测验D/教学目标17、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 )A/强迫性洗手B/强迫性计数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强迫性自我检查18、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 )教学方法。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19、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20、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3、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惊***之鸟更羸(ying)是古时候魏(wei)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着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更赢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右手拉弦(xian)/只听得嘣(beng)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打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慘/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就掉了下来。”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2)如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试以定教学目标(3)更蠃看到大雁后作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针对该问题设计教学活动。2、请观看小学高年级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师:谁来读读这段话?好,请你吧。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师:现在呢,我请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好,有人发现了,说。生:跌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师:从“居然”里看出来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生:没想到。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我,看你们能不能理解上下文找找答案。花生收获了,为什么没想到呢?生: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生:还要短。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好,这位女生,还没说过话的,你来说。生:因为他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非常的辛勤,所以花生很快地就收获了。师:那么辛苦劳动之后,收获花生就更应该了,这个理由不成立。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为什么没想到?你说。生:因为它本身是亩荒地。师:你瞧瞧,特别会读书,什么地?生:荒地。师:荒地啊!要能种出来,是不容易啊,没想到!再看看母亲说的话,判断咱们姐弟几个这是第几次种花生?生:第一次。师:判断对了,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生:意外。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生:高兴。师:是呀,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你说。生:激动。师:还有?意外的高兴?你说,生:喜出望外。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那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好不好?(生齐读)(1)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2)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B2、答案B解析美国教育学家泰勒在其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存在如下局限/ 目标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预先计划,强调了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可预期性方面,却忽视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点滴改进的必要性。因此泰勒的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正确答案为B。3、B4、D5、C6、B7、A8、A9、D10、B11、【答案】D。12、D13、【答案】B。14、B15、D16、D17、【答案】D。18、A19、D20、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学校教育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2、答案如下: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3、答案如下:(1)教师促成的纪律。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2)集体促成的纪律。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就出现了。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写作特点: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空中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小至更赢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懂得“能手” “直“ “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 “惊***之鸟”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更嬴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3)语文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很注重积累/只要大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当然/一个聪明的人不仅需要勤于积累/还得学会认真观察/善于思考。那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进行“抢答游戏”,看看谁平时不仅积累得多还善于观察、思考?第一关/看图说成语/请看第二关(出示图片)/如果给你一张***/不用箭/你能射下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吗?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看看魏国的更赢是如何射落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呢?引出课题/惊***之鸟新授1、感悟“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师/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更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师:课文是怎么说的?生交流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生交流。3、读懂更赢的话/体会更赢观察、分析之间的联系师/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生交流。师/谁来读读这段话。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朗读这段话。师/反馈/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更赢一看到的/听到的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更嬴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生交流。更赢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它叫得悲惨/因为/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正因为受过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所以大雁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因为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就要使劲)因为一使劲/伤口就(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它就掉了下来)。教师相机板书你们看/以上接读的过程/就是更赢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更赢的推理过程说一说。(一层一层地对着板书说/再请一生连起来说课件出示 师/(对着板书)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听到。第二句由看到听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听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让我们再来读读。4、通过魏王前后的不同语气/再次体会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5、理解“惊***之鸟”的含义。6、师/再读全文/思考/你从这个故事中有什么启发?生畅谈。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惊***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不但短小精彩/而且往往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像我们熟悉的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等等这些都是成语故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拿来阅读/相信你会受益匪浅。那么再布置一个回家之后的任务/放学回家请你仔细观察家人的说话、走路、神态等/由此推断一下他们今天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写下来。2、答案如下:(1)该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能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一步步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之妙。从提问设计上看,看似即兴提问,实际上却是针对教学重点和关键,该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会作者使用“居然”一词所要传达的感情。从提问的语言表达上,该教师在课堂语言上极富感***彩,通过跌宕起伏的语言,来让学生关注文章重点。提问的语言准确、简洁、清晰。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从提问方式上看,该教师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从课堂评价上看,该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进行了及时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现状进行激励,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通过语气上的起伏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也在老师层层递进的问题中逐渐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有了很好的理解。(2)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下:课堂提问的求证性;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课堂提问的警戒性;课堂提问的激励性;课堂提问的检查性;课堂提问的调节性。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出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的跑过来,努力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猥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以及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的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以及“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等拟人手法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作者用浅显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白鹅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
温馨提示:
1. 文档收藏网仅展示《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doc.bogoing.com/doc/54d315f77774cbb7.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