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设计定稿x
时间:2023-03-20 03:57:58 热度:0°C
5古诗词三首秋思 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刘 静 一、教学内容分析秋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该单元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关于思想之情的诗学生在低中年级已经学过有一些学习经验。秋思是学生在学习了借景抒情的泊船瓜洲之后学习的又一首叙事抒情的思乡诗,诗人张籍是借助寄家书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本诗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完全可以理解大意。本节课旨在引领学生学古诗时遵循的基本规律,即: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歌,明诗意;抓字眼,悟诗情。力求让学生从情境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二、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积累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经验,但正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起始阶段,而且由于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的古诗也不多还不善于去总结发现古诗文学习的规律。课程标准指高年级的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悟诗情上,由于古诗文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孩子们很少甚至都还没有经历过远离故土背井离乡之苦很难真切体会到游子的乡愁。五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他们既对多媒体感兴趣,同时也不会觉得新奇,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辅助目标达成。三、教学目标确定基于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按照新课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内容: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生字“洛”。2/ 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秋思。3大致理解秋思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古诗大意的过程中,通过看注释、想画面、反复朗读,弄清楚诗词大意,形成基本的古诗文素养。2/在体悟诗情的过程中,通过抓字眼“意万重”、“又开封”,学习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情, 受到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的情感熏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2/想象、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教学难点)五、教学策略为了突破上述的重点难点,我将主要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读思结合法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课采用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教学方法,力求通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多次朗读课文的方法,帮助他们领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法 由于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看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分享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法上,通过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读、***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读中感悟诗句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教师运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范读、引读,营造以情动情,以声传情,浓厚的情感氛围。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主要有下面五个教学环节:六、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词语积累二、知诗人,解诗题三、读诗歌,明诗意四、抓字眼,悟诗情五、课堂延展 六、课后延伸一、课前谈话,词语积累1图片引入。秋季的图片丰收图、瓜果图,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季的四字词语?(天高云淡、果实累累、秋风习习、秋高气爽)。2/秋风落叶图,配以音乐渲染凄凉的气氛。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出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与秋天有关的图片,学生欣赏后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形容。本环节意在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知诗人,解诗题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2/ 交流收集资料: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3解诗题。猜猜诗题的意思。4/启发背诵静夜思。点拨:这首诗是借景(月)抒情。5/并由李白诗中的月亮引出问题:“张籍眼中的乡愁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背景的交流直接将学生带入思乡的情景中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通俗易懂的古诗引入,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三、读诗歌,明诗意在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来理解本诗。1初读,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诗歌。2/ 正音,学习生字“洛”后再读,读正确。3/ 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4/ 全班汇报交流诗歌大意。5/ 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理解三读。6/ 教师范读,读出节奏、韵律。7/ 学生四读,读出节奏、韵律。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读古诗,教师强调生字洛的读音和书写并给意万重正音。通过上节课泊船瓜洲的学习,本首诗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不难理解,有了整体感知奠定的基础,趁热打铁地进行相关句子的理解和品悟就显得更加必要。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歌的方法,***学生小组学习,全班交流加深对诗意的理解。然后在范读,学生体会自己与教师读的不同之处,并想一想原因,并试着再次读诗,最后达到能读出诗的节奏、韵律。四、抓字眼,悟诗情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感悟到的?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自读自悟再交流)教学意图: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汇报交流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1)抓字眼“意万重”,引导体会: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补白: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读:孤独寂寞向谁诉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思乡怀亲谁人能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千言万语无从下笔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2)抓字眼 “又开封”引导体会:你还从那个词体会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播放张籍在行人要离开之际一次又一次拆开信封的动画情境,让学生观看后谈感受?引读: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教学意图:在整个赏读过程中,我将以“你能从诗中那些地方体会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一个问题带动,引发学生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真正做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抓住诗中字眼“意万重、又开封”通过补白、引读、情境创设让学生说、读、看、想象、体会,使学生身临其境再次感悟诗人的思乡情,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在经历了这样的品读之后,相信学生对于诗中作者表达的感情理解的更加深入,此时,让他们带着对诗的深层理解再次朗读古诗,并试着背诵。五、课堂延展。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练读)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教学意图: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通过对比了解诗歌的不同体裁,感悟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
温馨提示:
1. 文档收藏网仅展示《秋思教学设计定稿x》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doc.bogoing.com/doc/5a2f52f7d8dc5ee6.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