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收藏网

还原数学教学的本来面目

时间:2023-03-20 03:56:37  热度:0°C
还原数学教学的本来面目高一第一学期***的运算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前端分析1/1教材分析 ***的运算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种运算,较初中学习的数式的运算更抽象,也不同于之后将学习的复数的运算、三角的运算及向量的运算等。同时***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尤其是***的关系与运算贯穿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跨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为后续的高中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1/2学情分析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形成连贯逻辑思维的时期,***这部分内容为培养学生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正确使用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提供了平台1。上海市宜川中学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与能力相对较好。基于以往的教学实践,除个别学生在表达***运算的结果时,没有写成***的形式之外,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借助文氏图,理解“交、并、补”运算的意义,完成课本练习中***的基本运算,应该是没有太大障碍的。1/3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的运算”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指出,掌握***的“交、并、补”运算,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第71页)。在使用***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中,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而“掌握”属理解探究性水平,即在明了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及其内容(第30页)。同时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对内容的“问题化”***,将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促进探究;对内容的“操作化”***,将“做、想、讲”有机结合,内化所学内容;以及对内容的“结构化”***,加强模块或主题的整合,沟通章节或单元内容间的联系,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第18页)2。2/问题提出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现行教材因编排需要,常常隐去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如果只注重结果,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注定以记忆为主,失去了感悟的机会和经历,学生很难真正品味到数学的原汁原味,离数学学科之本越来越远,背离了数学教学的宗旨。“***的运算”这一知识单元,教材分三小节讲述交、并、补集三种运算的,若按教材的编排分别学习这三种运算,学生就会有“***的交、并、补运算是怎样想到的?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两个***的基本运算会有几种?”等疑问,不利于学生自然的、系统的掌握知识,失去了一次感悟连贯逻辑思维的机会。在一些学习资料中,经常将子集、交集、交集和补集放在一起,有的都称为***的关系,有的不加界定,混在一道进行罗列。事实上,子集属于***的关系范畴,同时两个***之间不仅有包含关系,包含关系只是两个***关系中的一种,抛开对***关系的逻辑划分,只讲包含关系,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并集、交集和补集是***的运算,但三者从逻辑划分角度出发,并不是一个层面的,事实上两个***之间还存在着其它的基本运算,比如差运算:,而补运算不过是差运算的一个特例,既当被减***为全集时的情形,同时课本中为什么不讲差运算,等等问题,如果不一一理清楚,学生对***的关系和运算知识的理解逻辑是混乱的,不仅不利于知识的建构,更不利于认知力的提升,“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地思考”的育人目标无法落实。基于上述分析,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从“教好数学的内涵:以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为基本线索,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3出发,笔者试图厘清其间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构建逻辑连贯的探究学习过程,让***运算的知识能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自然、顺畅地生成,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认知性思维,学会数学地思考,从而实现数学育人的目标,还原数学教学的本来面目。按课标要求,***的运算单元安排3课时,我尝试对本单元内容进行重组,集中利用第1课时,引导学生探究***的并、交、补运算的内涵,第2和第3 课时,安排***运算的应用,相应的进行***运算的基本训练和综合训练。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运算知识的逻辑建构,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为学生在***运算的应用过程中体验***次思维,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了时空条件。3/教学设计3/1 第1课时 ***运算的定义学习目标 1理解***运算的内涵;2经历***运算的生成过程,体会容斥、简约原理及类比思想;3通过***运算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及实际应用,感悟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学习重点 ***运算的内涵学习难点 ***运算的外延及关联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问题1两个***的关系有哪几种? 两个***A、B的关系按公共元素的不同情形分为三种:(1)无公共元素;(2)***B的部分元素为公共元素;(3)***B的元素均为公共元素(包含关系)(见下图3)【设计说明】两个***的关系是分类问题,需明确分类的标准。借助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帮助思考,以***B中元素为公共元素的不同情形分类,得到两个***的三种关系。既是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又是构成本节课学习***运算的逻辑线索。(二)实例引入 思考:今天是2012年9月5日,能否用日期中的三个数字:2012,9,5来命题?问题2在1/2/3/2012自然数中,既不能被9整除,也不能被5整除的数的个数?(图1)析记***,***和***,即求右图1***影部分元素的个数归结为***问题(数学化),解此题需***运算知识(板书课题)【设计说明】巧用开课时期引出问题,通过构造***,将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归结为***问题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运算的实际意义与价值。(三)新课探究问题3两个***的运算有哪些? (引入概念数学需要)1/***的关系与运算有何不同? 比如,5与2比较大小,结果为,比较后仍然是原来两个数;但5与2运算后,结果产生了新数,分别称为和与积。通过类比数的大小关系及运算,弄清***的关系与运算的区别是否产生新的***2/***的运算有哪些?以三种情形中较一般的情形(2)来研究,由具有部分公共元素的***A、B,可产生三种新的简单***(如下图),猜想***可能有三种运算【设计说明】面对“***的运算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一时难以入手,从哪里切入呢?面对新的问题,寻找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关联是人们常用的认知策略***的运算有两个关键词,即“***”和“运算”,关于***,前面刚学过的知识是***的关系,而关于运算,我们熟知的是数的运算,由此自然想到数的关系与运算与今天所学习的主题相关;两个数的关系主要是比较大小,两个数的运算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如此仍不能回答“***的运算有哪些?”这样的疑问。(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可能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么数的关系与运算有何异同呢?或许能为***的关系与运算指明方向,事实上数的大小关系比较后仍然是这两个数,但这两个数经运算后,通常会产生新的数(并赋予新的名称,比如和、差、积、商等)。(图2)对于两个***的关系,比较后仍然是这两个***,那么由这两个***可以产生哪些新的简单***,相应地就可能存在着几种***的运算,问题豁然开朗。先从具有一般意义的情形(2)出发,结合文氏图,很快发现由两个***A、B,大致可以产生三种新的简单***。会有个别同学认为右图2中的***也是产生的一种新***,通过与前面三种简单***比较发现,但它不是简单***,而是由两个简单***组成的,对应的应该是基本运算的综合。问题4请对***的三种运算命名与定义?1/(尝试定义)对情形(2),思考新***的元素有怎样的特征?并请你试着给这些运算命名:运算/关系无公共元素部分公共元素包含并交(差)(***影)补(图3)2/(完善定义)对情形(1)无公共元素和情形(3)包含关系给出相应定义【设计说明】***的核心要素是元素,从思考新的***元素的特征出发,尝试为三种***的运算命名和下定义,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教师点拨,比较顺利地给出了“并、交、差”三种运算的名称与定义;在尝试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定义,对于情形(1)和(3)这两种特殊情况,给出相应的定义,培养思维的严谨性。3/(引申定义)回顾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思考我们是如何进行简算的? 事实上,这里数字2就是98相对于一百的补数,借助补数实现了简算。全集的定义:如果***包括所研究对象中的全部元素,称***为全集。全集是相对的,也是人为约定的,会因为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规定。补运算的定义:此时表示全集中不属于***B的元素,称为***B的补集,记为【设计说明】在回顾百以内数加法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理解全集的意义(相当于***,它包含所要进行的百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所有数),进而通过类比“补数”的涵义,给出补集的概念,并指出当被减***为全集时的差运算就是补运算。问题5补运算与差运算有怎样的关系?教材中为什么没有定义“差”运算?(凝练定义)人们常常要问:,那么属于什么,结合文氏图思考;差运算可否用“并、交、补”运算来表示:【设计说明】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两个***之间存在“并、交、差”三种运算,而补运算是差运算的特例。在弄清了***运算的外延及内在逻辑关系后,学生的疑问聚焦在课本为什么没有定义差运算,而定义了补运算。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关注不是***A的元素在哪里,可见补运算更具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差运算可用另外三种运算表示,按简约原理,差运算不必列出。(四)当堂检测问题6已知***(1)计算: ;= ;= (2)求***中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的元素个数【析】(1)略;(2)列式简算:【推广】一般地,记表示***A的元素个数,且已知全集、***B,则既不属于***A,又不属于***B的元素个数为:(被称为容斥原理)【应用】解决引入问题:【析】已知全集,且***和***,原问题即求全集中,既不属于***A,又不属于***B的元素个数,由容斥原理,得:【设计说明】问题6的(1)小题是利用学习的***运算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起到当堂检测的功能;通过(2)小题的解决,对结论加以推广,便得到了容斥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了课前引入问题,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又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五)总结提升(1)运算的内涵:(学习路径)引入尝试完善引申凝练;(2)相关原理:容斥、简约、模型原理(六)课后思考问题7(1)自学课本例题1-6,完成课后练习1/3(1)(3);(2)思考并解答:***,若,则= ; 若***,问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2 第2和第3课时 ***运算的应用第2课时的设计要点:首先交流上节课所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其次完成下列***的基本运算:已知***,和***, 完成下表中的运算,并填表: 交补并ABCDE【设计说明】第1课时定位为概念理解课,第2课时定位为技能习得课,主要内容是***运算的基本应用。首先是交流课本练习的达成情况,关注***的运算结果为***(表达规范);其次完成表中所列的运算,一方面要注意识别描述法表示的不同***的意义,起到辨析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这组问题的解答,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运算的步骤:1)识别(数集、点集等);2)化简(数集用区间或列举法表示等);3)运算(结合数轴)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技能算法化的目标。第3课时定位为问题解决课,主要内容为***运算的综合应用。可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选择适当的问题或题组而展开,比如,以各种形式的***、***的关系与运算的综合等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感知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让学生受到***次思维的训练。4/自我反思4/1 数学课改的探索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能笔者针对“***的运算”这一课题,先后于2009年9月、2012年9月和2014年12月,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2009级本科生、上海市宜川中学全体数学教师及骨干教师,以及上海市金汇中学数学组全体教师开设了研讨课。以下是来自金汇中学的反馈:作为学校“做有思想的学科领导者”教师专业培训活动系列之一,我校邀请了上海市宜川中学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李英老师在我校高一(5)班开设了一节***的运算教学示范课。由于是高一入学的开篇内容,许多老师带着好奇认真琢磨李英老师如何开展它的教学内容。整堂课用七个问题串联,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听后让你还在细细品味其中。浅入深出,简约凝练,始终渗透“类比思想”,让学生好记易懂。通过***的运算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及实际应用,让学生和我们老师切身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示范课后,李英老师的微报告让课堂更有数学“味”,通过几个具体案例,站在学科核心思想的高度,对如何进行教材处理、教学设计、问题探究等阐述他的教学心得,更让我校所有数学老师收获颇丰。他的“让新知识自然生成,让学生幸福地接受”的教学理念正是我们都在摸索和追求的数学价值之所在,为我们数学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文章来源:徐汇区金汇中学校园新闻2014年12月18日)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减、重组,在不同层次思维递进的关键点为学生搭设好“脚手架”,帮助学生拾级而上;通过重组,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学习内容,从联系的角度理解知识成为教改的关键4。教师还应多思考“知识是如何发现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等具有本原性的问题,把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理清楚,再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教学,就可以把数学教得简单、清楚、明白3。4/2 数学育人的使命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受益。”所有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都依赖数学思想,通过深刻挖掘,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具备数学思想的人,会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数学教育史家史宁中在漫谈数学的思想中指出:“三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抽象、推理和模型”5。本节课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归结为***的运算问题,体现了模型思想;从具体***出发,通过分析***元素的特征,尝试为***的运算命名与定义,进而生成***运算的概念,以及由特殊到一般推导出容斥原理,并进而解决引入问题等,都体现了抽象思想;通过环环相扣的七个问题,串联成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体现了逻辑推理;而通过类比数的关系与运算,理解***的关系与运算,以及类比补数的意义,理解全集、补集的内涵等,则体现了合情推理。本节课***的运算概念的生成从如下几个维度展开:(必要性)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现实社会(外部)发展需要、数学自身(内部)发展需要;(合理性)为什么这样定义概念规定的合理性;(科学性)概念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规定;(完整性)各种情形下的定义?包括反面理解定义;(辨析性)该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联区别与联系,及在概念体系中的地位等。让学生完整经历***运算的生成过程,建立起研究数学对象的结构,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会感悟到一般概念学习、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三、专家点评点评一: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康士凯“单元统整教学设计”是李英老师多年来的一项教学实验,这项实验在帮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脉络、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的运算这份教案可以看出李英的“单元统整教学设计”的教学思路。作为一线教师能着眼于
温馨提示:
1. 文档收藏网仅展示《还原数学教学的本来面目》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doc.bogoing.com/doc/a98bed74c740059d.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