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收藏网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试题D卷 附解析

时间:2023-03-20 03:56:42  热度:0°C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题D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行为称为( )。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虚拟课堂 D/翻转课堂2、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4、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A/培养能力 B/依法执教 C/教书育人 D/传授知识5、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6、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B/***性C/免费性D/强制性7、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个案法8、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A/内化B/泛化C/焦虑D/移情9、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卡普杰列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11、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教会教育 D/城市教育1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3、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目标是( )。A 设置综合课程 B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C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D 形成国家、地方、学校***课程体系14、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15、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策略D/复述策略1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3年B/1986年C/1993年D/2006年17、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18、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是( )。A/班级教学B/分组教学C/复式教学D/个别教学19、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A/注意B/感知觉C/思维D/记忆20、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 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教学理论称为 ( )。A/教学环境最优化B/教学内容最优化 C/教学过程最优化D/教学方法最优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2、简述新课程***的具体目标。3、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的方针的基本内容。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2、一天,黄老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才过了五六分钟,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来找老师背诵,并得到了老师表扬。这时,小伟也要求背诵,几个同学听了哈哈大笑,因为小伟有智力***,思维缓慢,说话不流畅,普通孩子用几秒钟说的一句话,他却需要两分钟才能讲清楚,黄老师望看小伟涨红的脸,微笑看说:“好的。小伟,你来背,不着急,慢慢来。”小伟用他那特有的发音,一字一句认真地背诵起来。5分钟过去了,小伟一字不差地背完了。黄老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小伟,你真棒!”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黄老师的做法。(2)【题干】教师应如何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阅读并作答。 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问题(一):请概括本文所阐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设计本文的导入环节。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D3、C4、C5、D6、A7、【答案】A。解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8、B9、C10、B11、B12、【答案】D。解析: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因此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3、D14、C15、C16、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法规之一。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 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实施。17、C18、A19、B20、C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人格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方式(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2、答案如下:(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课程管理制度3、答案如下:2010年7月29日/党***、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该教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和反思阶段,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观发生转变。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会学生知识”,“重结论轻过程”,而探究式教学强调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内容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加强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体现了新的教学三维目标观。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式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答案如下:1/案例中黄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赞赏和借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黄老师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一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案例中小伟智力***,跟班级其他普通孩子相比,存在诸多问题。黄老师认识到这一差异性,针对小伟的特珠情况,采用了个性化教育方式。其次,黄老师身体力行发展性评价基本理念。案例中,当小伟一字不差背诵完,黄老师给予了他积极肯定的评价,肯定了小伟的学习过程,并有利于促进小伟的发展,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再次,黄老师持有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学生观,并恪守师德要求。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黄老师并没有因为小伟的智力问题歧视他,而是积极乐观地鼓励他、帮助他/黄老师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也做到了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有利于营造互帮互助、健康的氛围。2/作为教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成长发展计划积极引导班级其他普通儿童正确看待,为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营造健康的环境。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问题(一):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给予,学会帮助别人,并从中体会给予的快乐。问题(二):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给予、羡慕、兜一圈、富裕、不由自主、饶有兴趣”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的快乐从何而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来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保罗、小男孩的心灵,陶冶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2/教学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问题(三):导入: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
温馨提示:
1. 文档收藏网仅展示《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试题D卷 附解析》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doc.bogoing.com/doc/b0d8ce2a8751cc02.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