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收藏网

探讨农村信用社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3-20 03:57:23  热度:0°C
探讨农村信用社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信用社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背负着历史问题,而且面临着经营管理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提高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 关键词:支农资金;金融服务意识;金融服务技术;信贷;信用环境;防范体系 农村信用社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农村金融业务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深化体制***,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农信社支农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项***增长缓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支农资金难筹措。另外长久以来农业地区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与现代农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等一些原因,也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工作成效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用何种对策全面增强农信社支农能力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一、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宏观背景问题 1/国家宏观上没有持续重视农业投入。我国仍是农业人口大国,党和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上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不稳定的变化,并有相对下降趋势,部分财政困难的贫困乡县,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更加剧了政策上农业资金缺短的状况。 2/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不高。我国农业生成基本还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生产模式,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局限,长远发展意识薄弱,在农业技术水平上的局限***农业生产的回报。同时,农业自发投资能力较弱,造成了农业投资乏力,反过来又促成了农业落后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阻碍了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益。 3/投资的基本要求与农业投资的风险存在矛盾。投资农业投资具有高风险,农业除了市场风险外,还要面临自然灾害风险。这无疑增大了农业***的风险度。而农村信用社基于信贷资金的”三性”要求,希望把资金投向效率高、风险小的行业和地区。这与农业效率低、风险大形成了强大反差,自然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信贷资金不易流向支农环节。 (二)农村金融信贷方面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意识相对落后。随着农民经济效益观念逐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要求,目前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与当前形势发展和农民的需求不相适应。无法为农村经济提供更高更优质的服务。首先,对于农业产业中产、供、销和各环节信贷服务脱节,信用社只管产前的信贷投人,对产中、产后的信贷服务很薄弱,某些时候导致农民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因资金链断裂出现发展瓶颈。其次,支农信贷仅局限于金融领域,无法提供相应政策、法律咨询、市场经济信息、市场调查及预测、实用农业科技指南等信息。狭小的信贷服务领域既制约了信用社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农村金融服务技术落后。面向农村的信用社只有最基本的存***业务和简单的结算业务,***手续繁杂,***利率甚至“一浮到顶”,而农民别无选择。农村的电子信息网络不完善,农信社一直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支付***系统,结算手段落后,其结算只能通过商业银行转汇,资金汇划环节多,在途时间长,资金结算的复杂与不便捷,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3/支农服务存在社会义务与盈利之间的矛盾。支农信贷风险大,由于申请支农***的农户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农村,由于***农户会计核算资料不健全,信贷员很难对农户的资信进行量化评估。加之有的***农户生产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多头***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贷前调查难度大,而且在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催收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很大难度,信用社为支农***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均比其他业务要多,管理难度和付出成本明显偏高。再加上某些***农户的信誉缺失和政府对农信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农信社经营效益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严重地损伤了农信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信贷支农资金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紧张。当前,县域金融市场的基本现状是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分争社会资金,遍布于各乡村的邮政储蓄机构,各商业银行网点机构吸收的资金大部分上存,成为抽取农村资金的重要渠道。国有商业银行***权限的上收和缺少优质信贷项目是导致资金大量上划的主要原因。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机构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出县域及农业产业之外,农村资金匮乏,单凭信用社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资金的需要。 二、改进信贷支农服务的对策 (一)各级信用社机构应进一步提高对信贷支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进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方式,要倾斜政策,确保支农资金投人增加。根据农业基础地位,国家应对承担支农任务的农村信用社给予较多的扶持政策。建议国家适当降低农村信用社营业税率和***准备金比率,以提高农村信用社可用资金比例。从财政渠道或其他途径拨入国家资金,弥补支农资金的不足。对农村信用社在央行或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利率适当上浮或在人民银行设立支农***专户给予适当补贴。农村企业和农村保险***来源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可以存入农村信用社,以增强资金实力。积极协调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争取人民银行的再***支持,努力扩大支农资金来源。 (二)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突出支持重点 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资金,增强支农实力。扩展***营销方式,通过加强和改进柜面服务,完善储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吸收***的积极性,在巩固乡镇储蓄***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对公业务,进而实现***成本合理性与规模稳定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传统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农村的网点优势,努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介入代收业务,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积极推进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办寄库、项目代(托)管、委托***、债券分销等业务。继续开展增资扩股工作,扩大投资股和资格股在股本金中的比例,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双赢互利。 (三)重塑信用环境 为了给支农信贷创造良性循环,必须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上下做工作,通过金融业务手段、行政手段重塑良好信用环境。业务上完善***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信用考核、记录形式,对***农户进行量化信用评级,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农户核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同时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户联保***方式,扩大农户联保***的范围,大力推行农户联保***,专业合作***联保***和专业协会成员联保***,积极探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组建信用共同体,分散农贷风险,切实为农户***开辟多种担保抵押渠道。 在重塑信用环境的过程中,要求党政部门起带头作用,提高党政部门和干部的信用意识,使其成为诚实守信的带头人。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决制止干部信用缺失行为,建议将诚信列为党政干部考核和提拔***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恶意拖欠农村信用社***的不守信干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企业信用观念,对不守信用的企业,地方政府要***惩罚性约束措施,加大打击力度。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农民的信用观念,地方政府要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普及信用重要性的法律经济常识逐步在农村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架起诚信桥梁。 (四)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管理难题 强化对支农***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农户***档案,规范各类管理台账、卡片统计口径,定期复核台账、卡片内容,确保信贷信息真实全面,并逐步将档案台账实行电子化、网络化操作管理,实现客户档案动态管理。 (五)创新金融产品,扩展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推出“致富通”专业大户生产经营***、“产销通”和“公司农户”生产经营***、“创业通”失地农民创业***、“小康通”公共事务农户***等产品。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种类、利率标准、办理方式、审批程序,根据农村农时特点和客户需求,灵活确定***期限、担保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和巩固优质客户。改善服务方式,实施精细化服务,推行客户经理制,设立“农贷专
温馨提示:
1. 文档收藏网仅展示《探讨农村信用社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doc.bogoing.com/doc/efede080a7b09ecc.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